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创客帮-青少年创客创意社区

快捷导航
开启左侧

襄阳“张海迪”  双拐撑起孩子一片天——记襄阳第四十五中学英语教师曹美

[复制链接]
襄阳教育局 发表于 2013-5-24 15: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襄阳“张海迪”  双拐撑起孩子一片天
——记襄阳百杰·师德楷模、襄阳市第四十五中学英语教师曹美琴
她是一名不幸的女子,仅6个月大就患小儿麻痹症,导致左腿残疾,只能在地上爬行;
    她又是一名坚强的女子,在外公的鼓励下,她10岁才开始拄着拐杖学走路,艰难地完成了高中学业;
    她还是一名受人尊敬的女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她不仅自学完成了大专学业,还从一名“五七工”,发展成为一名有正式编制的老师。
    她叫曹美琴,今年53岁,是市四十五中一名英语老师。
    再过4天,就是中国第28个教师节,也是曹美琴从教生涯的第31个年头。几十年来,她克服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完全靠拄双拐站在三尺讲台上,用她孱弱的身躯,为3000多名孩子插上了理想的翅膀,被人们誉为襄阳“张海迪”。
   命途多舛    10岁才跨进小学校园
    1959年11月,曹美琴出生在山西太原。不幸从童年开始,仅6个月大时,曹美琴发烧不止,被医生诊断为小儿麻痹症。因腰肌以下无力,她的两条腿像煮熟的面条一样,不能坐更不能动弹。
    适逢3年自然灾害,人们吃饭尚且困难,如此重病对这个贫穷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即便如此,父母仍抱着一丝希望,抱着曹美琴在太原周边各大医院就诊,但奇迹最终没有出现。
    转眼到了上学的年龄,和她同样大的伙伴们都陆续入学,曹美琴只能在地上爬行,父母看在眼里疼在心上。“父母总有年迈的时候,到时候谁来照顾美琴?”一个现实的问题,再次敲打长辈们的神经。到她7岁时,曹美琴的外公决定,必须尽快教会曹美琴独立走路。于是,他把找来的树枝砍成拐杖,逼迫曹美琴站立、行走。
    一次、两次、三次……在外公的数次“殴打”之下,10岁这年,曹美琴终于挪动了人生的第一步。这一年,她和比自己小3岁的弟弟,一同跨入了小学校门。
    身残志坚   大山沟里飞出金凤凰
    1972年,为支援“大三线”,曹美琴随父母来到谷城县国营红山化工厂。在封闭的大山沟里,曹美琴努力读完了高中。
    高中3年,曹美琴成绩虽然名列前茅,但因为身残,她最终未能参加高考。这一年,曹美琴刚满20岁。
    看着父母辛苦上班,靠微薄的工资支援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读书,曹美琴觉得自己应当承担家庭的重担了。她拄着拐杖,一家家单位去应聘,苦苦哀求有关负责人:“给我一份工作吧!我腿残疾了,但是我会以最好的工作表现来报答你们。”因行走严重不便,曹美琴求职接连受挫。
    曹美琴的父母双双向单位申请退职,希望厂区能安排女儿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最终,厂区仅答应安排曹美琴到厂劳动服务公司做一名临工,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五七工”。
    人不能就这样过一辈子!曹美琴决定学习一项技能来打发虚度的空闲时间。1979年,听说厂区有一拨人在通过电视函授学习英语,曹美琴踊跃报名。当时,一拨人常偎在厂区里仅有的一台电视旁听录音、记笔记。因厂区被大山环绕,电视时常接收不到信号,大家遂想办法将电视搬到百十米高的山顶一间库房内学习。常人一二十分钟即可顺利爬到山顶,可曹美琴却需要花费一两个小时才能拄着拐杖上去。为此,她常常提前两个小时爬山,等待电视函授课程开播。夜晚回到家中,她就利用半导体收音机来温习当天学习的课程。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曹美琴顺利拿到了电视函授英语专科结业证,成为大山沟里为数不多的“文化人”。
    美梦成真   从“五七工”到公办教师
    机会垂青有准备的人。1981年,厂区子弟学校一名英语老师被借调外地,英语教学顿时出现空档。“你去讲两节课试试吧!”学校领导听说后,主动找到曹美琴。为了准备第一节课,曹美琴几乎提前一周时间备课。
    第一次拄拐杖上讲台,翻一页书,在黑板上写每一个字,她都极为吃力和困难。讲课时,她只能靠左手拄着拐杖,腾出右手在黑板上书写。左胳膊抵着腋窝累了,她这才转手用右胳膊拄拐杖,开始讲解课文。一堂课下来,曹美琴早已浑身酸疼,但她却非常享受当老师的美好感觉。“学校要求上学不能迟到,我作为老师更应为人师表,不能在孩子们面前丢失老师的尊严。”从家里到学校不到1000米的路程,常人步行只需5分钟,曹美琴却需要半小时才能走完。为了不耽误上课,曹美琴总是提前半小时就赶到学校。这一职业习惯,曹美琴从第一天登上讲台,坚持至今,没有一天例外。
    1994年,曹美琴随学校整体搬迁来到襄阳市区。2001年,学校由原来的华中制药厂子弟学校,更名为襄阳市四十五中,坚持20年后,曹美琴终于成为一名有正式编制的老师。此前20年教学生涯,她从未为转正申请过,更未为每月比公办教师少数百元工资而叫屈过。
   自强不息   伤未痊愈就上讲台
    人们常说:“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2003年,已是43岁的曹美琴重新当起学生。她利用周末空余时间,独自乘车到襄阳电大学习。短短两年时间,成功拿到了教育管理专业大专文凭。
    从教32年,曹美琴仍然拄着外公当年砍的一根树枝做拐杖。这种拐杖没有弹性,加之长期拄杖教学,使得曹美琴腋下主动脉血管堵塞,双手手臂疼痛麻木,已不能自如伸缩。即便如此,她仍然不肯离开讲台。2007年,校领导发现曹美琴身体异样,这才下达行政命令,要求其迅速治疗。身体稍有改观后,她又主动拾起教鞭重返教室。手脚麻木了,她就拉起抽屉内自备的软化血管药,服上两粒。但不管有多难受,曹美琴从来不坐着讲课。
    去年一天晚自习下课,曹美琴被车撞成骨折,伤还未痊愈,她又站上了三尺讲台,面对校长的“责备”,她却义正词严:孩子们花开有期,我不能错过了开花的时间……
    去年,为了践行课外访万家活动,曹美琴坚持利用下班时间家访。家人劝她:“行动不便,就不要去了。”可她置之不理,坚持走入了班上50多名学生的家中。许多家长知道她身体不便,主动要求电话家访却被她委婉拒绝了。一天晚上,她要去家访学生赵治怀,岂料下班时天降细雨。家长以为家访取消,但深夜10时,浑身湿透的曹美琴依然叩响了学生的家门。
   情系学生   心有桃李自芬芳
     教育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带一年毕业班脱掉一层皮。”可身体残疾的曹美琴却几乎年年与毕业班学生为伴。
    2007年,学校考虑曹美琴身体不适,将其安排到七年级代课。一些九年级学生家长知晓后,多次找到校领导,希望曹美琴带毕业班。为了不负众望,曹美琴每天坚持四个“一定”:每天早上6点30分,一定在教室;学生上课,一定跟班、探班;课间时间,一定与学生交流;晚上下课,一定会对学生做家访。
    31年如一日,她的无私付出也换来了一份份学生们金榜题名的喜报。据初步统计,在曹美琴的精心培育下,先后有3000多名学生步入高中及大学深造。
    四十五中校领导在对她的年终评语中这样写道:曹美琴是指路的塔灯,点亮自己,照亮学生前进的路程;是摆渡的船,送走一批又一批匆匆的过客,自己却独守江上的寒气;是通天的梯,用自己坚实的臂膀,把一颗颗年轻的心送到理想的天堂。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白发逐渐侵染她的鬓角。31年来,她将全部的心血奉献给了三尺讲台,而自己却独守未婚,与年迈的父母挤住在一起。 如今已53岁的曹美琴,早已在内心中书写着这样一条信念:心有桃李自芬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热线
400-1234-888 周一至周日:09:00 - 21:00
公司地址:襄阳市樊城区长虹路现代城5号楼188

创客帮MAKER.BAND青少年创客创意社区是一个融教育、科技、体育资讯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专注于教育创新、专注于科技体育、专注于教育资讯。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