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创客帮-青少年创客创意社区

快捷导航
开启左侧

[初中] 吃透教材,须有真功夫

[复制链接]
sukay 发表于 2013-10-31 14:54: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备课时,我们常说要吃透教材。这个教材怎么吃透呢?多数老师都有自己的方法,譬如,结合教师用书,研读教材;还有的教师为了锻炼自己解读教材的能力,自己先读,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以后,然后再读教学用书,最后验证自己的解读,同时吸收教师用书中的观点。老师的这些做法,都是正当的,但是,始终这样教学的教师难以有“质”的突破。

  在思考教师吃透教材的同时,在我的脑海中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古代的学堂中,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用书”呢?那时候,应该没有什么“教学用书”吧?可能有的教师会说,那时虽然没有教学用书,但是有很多集大成的专家对古代的典籍进行了详细的批注,这些注解应该就相当于现在的教学用书吧。

  这样的说法不无道理。古人读书肯定要读名家的注解,然而,我想如果仅仅是读名家的注解,这样的读书人也很难取得功名。若要想取得功名,则必定在读前人注解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可以超越前人、能自圆其说的见解。但是古人读书并不像现在这样容易,有老师,有各种各样的材料。他们手中的材料很少,读书时往往会遇到许多难以理解的字句,在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他们怎么办呢?真正执著的读书人往往不远千里去寻访名师请教。在古时候,寻名师不是简单的事:一是名师太少,二是名师的架子太大。不过,为了获取知识,他们即使遭遇冷板凳,也会毕恭毕敬地向名师求教。而名师有时候还爱理不理的,对于他们提出的问题有时也可能并不回答。

  对于那些真正想读书的人来说,经历了这样艰难的求学过程,其掌握的知识太扎实了,而自己的感悟理解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了质的飞跃。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读书人都或多或少的有些傲气,看到名师如此的架子,肯定希望能够早一点万事不求人,也可能会有“彼可取而代之”或“此乃真读书人”的慨叹。因此,在悱愤状态下,学的是真知识,加上自己勤学苦练,一定具备了独立吃透“学习材料”的能力。

  实际上,现在许多教师吃透教材的水平还不够。作为教师,应该做到即使不借助教学用书,也能够把教材吃透。如果要求再高一点,那就是教师能够超越教学用书,有更精准的教材解读。当一名教师做到这一点的时候,他便已经站在了教材编者之上。有了这样的水平,教师就可以做到大马拉小车而优哉游哉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热线
400-1234-888 周一至周日:09:00 - 21:00
公司地址:襄阳市樊城区长虹路现代城5号楼188

创客帮MAKER.BAND青少年创客创意社区是一个融教育、科技、体育资讯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专注于教育创新、专注于科技体育、专注于教育资讯。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