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创客帮-青少年创客创意社区

快捷导航
开启左侧

微课与小学语文学习的美丽牵手

[复制链接]
简简单单 发表于 2017-3-14 12:26: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简简单单 于 2017-3-14 12:29 编辑

                                                                                宜城市南街小学  李彩云  
      随着微时代的来临,微博、微商、微信、微电影、微小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世界似乎无“微”不欢。而在我们的教学中,微课也凭借着其主题明确、交互性强、形式丰富的优势应运而生,成为一种新型的学习资源,被老师们广泛地运用于教学活动中,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从而实现优质教育环境的创建,更好地促进素质教育的普及以及学生学习成绩的有效提高。
一、研究背景:
      随着国家教育部“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信息技术的应用便如一缕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吹进了校园,吹进了课堂,也吹动了每个教师原本平静的心。信息的滚滚浪潮,在为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的同时,也将一副沉甸甸的担子落到了每一个奋斗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肩上。要知道,尽管素质教育在我国已经推行了十多年,但是由于社会、学校对教学质量的关注度居高不下以及“高考独木桥”这一大背景的牵制,很多老师还是放不开手脚进行创新教育,仍然穿新鞋走老路,沿袭着“题海战术”、“填鸭式教学”这些老旧的教学方式,这显然已经违背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及新时代学生的认知需求。直到2013年宜城市教育局组织骨干教师进行了“暑期微课制作大赛”集中培训。“微课”这一新型教学方式引起了南街小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组织学校中青年教师认真学习微课制作方法,硬性要求每位教师能够制作微课,能够恰当地运用微课辅助教学,能够深入挖掘微课的优势,创新课堂教学结构。经过两年多的摸索,我根据教学需要、学情需要制作了一些微课资料,开展了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从而获得了一些经验性做法,受到了一些启发。下面,我结合具体课例,谈谈在教学实践中,微课是如何实现与小学语文学习有效对接的。
二、具体做法:
(一)微课辅助,课前播种
       众所周知,课前预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预习,把学生引导到一个新的水平线之上,提高他们学习课文的起点,从而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为高质量的教和学打好基础。可是,学生究竟怎样进行预习?预习时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学生是茫然的,感到无从下手,同时学生的预习方法是否科学,预习效果如何,老师也是无法调控的。因此,长期以来,学生无兴趣,老师也无奈,预习成为“走过场”,并没有实质性的作用。我围绕这一教学现状进行研究,通过微课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活动,这些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1、  兴趣是第一要素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如此,只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兴趣,才能使我们学习的课堂像磁石一样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心,也才有可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求知。基于此认识,我在制作微课时,把关注学生的兴趣作为第一要素。在设计《风娃娃》时,针对低年级孩子玩游戏的特点,我设计了大闯关游戏,每一关都提出具体的要求,完成任务后,获得相应的勋章,并顺利进入下一关。学生在游戏中,兴味盎然地学习,其乐无穷。在《“红领巾”真好》预习微课设计时,则让班上的“朗读大王”先行录制一段课文朗读视频,向同学们发起“挑战书”,调动学生的竞争意识,人人都来读好书。在制作《七律 ·长征》预习微课时则通过播放著名演员濮存昕、唐国强朗诵视频,引导学生听觉、视觉、思维多频道运作,从而读通、读顺、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  方法是重要条件
      “教是为了不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采用微课形式辅助学生进行预习只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掌握预习方法,明白预习技巧,从而达到自主、有效预习的目的。在教《鱼游到了纸上》这课时,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换词法、减词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形象直观地教给了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在设计《雪地里的小画家》课前预习时,引导学生通过“加一加”认识了“用、鱼、加”,通过“换一换”认识了“蛙”,通过“变一变”认识了“为”……老师们的这些巧妙设计正是着眼于学生的语文能力,相信长此以往,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一定能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从而提升预习的能力。
3、拓展是精彩前奏
       小学语文教材虽然文质兼美,但是由于有些课文内容距离学生所处的时代太久远或作品处于特殊历史时期等等因素的牵制,学生与教材、文本之间总有一层“隔膜”,无法亲近。现在,有了微课的界入,学生根据微课中提供的材料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或是作者、主人公的资料信息,初步感知文章写作的时间背景或作者写作的心态,在学生与教材之间架设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从而与作者、教材同呼吸、共命运。如在教学《独坐敬亭山》一诗时,考虑到学生无法理解“独”的深层蕴意,无法理解李白此时与敬亭山之间的情意,便以“走近李白”为主题设计了一节微课,引领学生通过一个个动人的小故事,一首首美妙的好诗句认识了一个多情的李白,一个才华横溢的李白,一个的命运多舛的李白……通过故事,学生得知《独坐敬亭山》这首诗写在公元753年,那时距李白被罢官逐出京城长安已经整整10年的时间了,这10年期间,李白一直过着流离失所、颠簸不定的生活。他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于是,某一天当他独自一人登上敬亭山时,心中就涌上了无尽的孤独和寂寞。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个故事,学生才会读懂“独坐敬亭山”的李白。
(二)微课辅助,课内开花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的确,一堂课的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要想在有限的四十分钟里,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引领作用,必须借助于现代科技手段的作用,微课的有效应用就是一种很好的辅助方式。
1、利用微课,引领学生自主探究。
      “自主、合作、探究”是《语文课程标准》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实践证明,这也是着眼于学生主体地位、能力发展、素质提升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在设计微课时,我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转换角色等多种方式,有意识地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自主探究。在《手指》微课设计中,根据文本内容,我设计了表格,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细细品读,找出文中描写各个手指的长处和短处的句子,小组讨论提炼出词语或短句填写在表格中。在读课文、填表格的过程中,学生学有所导、学有所依,能够主动地走进文本,进行学习。
2、利用微课,突破教学重难点。
       小学语文教材按照单元体系,以“一单元一主题”的形式编排了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年段特点,每单元教材都有系统的训练重点和训练难点。教学中,能否突破教学重难点则是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是否有效的首要标准。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组课文训练的重点是“在文章字里行间感受人物生活的丰富多彩”。围绕这一重点,我在设计《金色的草地》一课的微课时,选取第二自然段作为重点研读的内容,让学生先细细地读文,勾画出本段的中心句,整体把握这段话的意思,再紧扣细节描写的句子进行想象画面、揣摩心情、品悟语气,体会关键词句对于表现人物心情、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重要作用,从而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
3、利用微课,走进文本意境。
       语文不是无情物,它栖息着诗意和温情。教材像一位博古通今的圣人向我们讲述着人间的温情、美好的传说、悠久的历史……可是由于孩子的语感能力、理解能力、欣赏水平有限,并不能真正地走进文本,真正地触摸到文本的灵魂。因此,教师的引领及促进作用就至关重要了。在《卖火柴的小女孩》微课设计中,我紧紧抓住“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这句话,让学生结合当时的场景,想象句中的“谁”可能会是哪些人,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当时的场景。学生在想象与表达中,自然而然地走进了那个人情冷漠的社会,走进了小女孩的内心世界。
(三)微课辅助,课后结果
1、仿写课文
       作文一直是老师和孩子们头疼的问题。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呢?随文练笔是一种重要的训练形式。课堂上,教师根据学年教学目标和教材编排的读写训练项目,在课文中选择语言表达上具有某种规律性的语言现象(词句和段落)。这种语言现象应该是可以迁移、可以概括类化、举一反三的,并且要跟学生的语言发展水平相适应,符合儿童的语言“最近发展区”。这种具有规律性的语言现象就是教学所需要选择的“例子”。“凭这个例子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叶圣陶语)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一文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之情。尤其是第一自然段,诗人运用排比的句式借助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几笔勾勒出一个时光流逝的画面。教学中,我也以“时间流逝”为主题,通过微课展示出几个面面,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来写句子。学生对于这一任务,倍觉轻松,稍一动脑就写出了几段美美的富有意境美的句子。这样的运用,不仅仅落实了课堂中的知识,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续编故事
       教材中的很多课文由于篇幅限制、主题要求等因素,只选取了一部分故事内容,使读者读来意犹未尽。而故事终将如何发展?这对于好奇心很强的孩子来说,是个关注的话题。同时,对于故事发展的推测是否合理,也是检测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理解的一种手段。教学中,我通过微课给学生提供多元化的选择,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选择相应的故事发展,看故事的结局是否如读者所愿。这样的课后检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3、巩固知识
       小学语文的知识虽然浅显,但课堂中囊括的知识点却很多:字、词、句、段、篇,一应俱全。学生在课堂中是否落实了每一个知识点,知识点落实得怎么样,直接关系到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根据“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课后及时地对所学新知识进行巩固是最科学、最有效的,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学生课后对知识的巩固通常只是通过机械的抄写及背诵来完成,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收效甚微。但是有了微课的界入,学生就像请了一个家庭教师,在教师的悉心指导下,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循序渐进地进行知识点的落实,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巩固所学的知识,效果很好。
三、存在的问题:
       1、制作微课耗时过多,疲于应对  部分教师有应用先进教学手段的意识,但由于平时教育教学工作的繁琐,教师真正能够坐下来制作微课的时间极少。再加上制作一节微课,从构思到准备素材,再到设计、录制,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面对。针对这一情况,教师感到力不从心,疲于应对,渐渐地也丧失了当初制作微课的热情。
       2、教师的课程实施素养没有真正提升。教师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一是用多媒体手段辅助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二是用网络技术开展探究学习。虽然教学的形式上发生了变化,但计算机和网络所引发课程层面变革缺乏实质性,教学媒体体现的仅仅是“走秀”而非辅助的作用,其直接结果是“教学没有发生变化,只是更忙了”。
       3、“素质教育喊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搞得扎扎实实”是当前基础教育的真实写照,在这种现实中,教育信息扮演一个尴尬的角色。在各种升学排名的压力下,信息教育的内涵无法实现,从教师到学生,大家急功近利,因而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就变成了借助先进的媒体设备对学生实行以“人灌加电灌”的无奈局面,教育技术的价值无法得到真正发挥。
四、我的设想
       1、正确认识微课在教学中的作用。虽然微课有着诸多的优势,但是其终究只是一种教学的“媒介物”。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地意识到教师、学生在教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将信息技术作为一个沟通学生与教师之间关系的媒介,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交互性能,构造良好的沟通平台,为学生解决疑难问题提供帮忙,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
        2、要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教师个人的力量是薄弱的,如果充分利用每周的业务学习时间,组织同学科、同年级的教师共同探讨微课的设计。我想:这样的活动将更有实效性,也能更大限度地发挥微课的实际效用。
        3、微课设计系统化。我们知道,知识体系是依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循着由简到难的规律,螺旋上升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关注前后知识的连贯性、体系性,围绕一个个训练目标来系统地设计微课,使微课课程也系统化,而不是一个个碎片式的知识。
        当然,微课的实用价值还有很多很多,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挖掘。有了微课的辅助,小学语文的学习不再是古板的,不再是枯燥的。它能更好地满足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让微课翻转课堂早日成为现实,让微课与小学语文教学美丽牵手,从而带来教育的春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热线
400-1234-888 周一至周日:09:00 - 21:00
公司地址:襄阳市樊城区长虹路现代城5号楼188

创客帮MAKER.BAND青少年创客创意社区是一个融教育、科技、体育资讯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专注于教育创新、专注于科技体育、专注于教育资讯。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