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创客帮-青少年创客创意社区

快捷导航
开启左侧

[家庭教育] 孩子需要有质量的陪伴

[复制链接]
简简单单 发表于 2017-12-27 10: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现在许多年轻父母把对孩子的爱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小宝贝”“小天使”地叫个不停,在孩子身上金钱的投入大大增加,而感情投入却是偷工减料,大打折扣。许多本来该由孩子的亲爹亲妈亲力亲为的事,却不惜重金“转包”给别人。父母轻松了,孩子却变成了隐性的留守儿童。
       有的妈妈生完孩子就成了“甩手掌柜”,把孩子交给保姆或老人,有的甚至把几个月的孩子就送到托儿所全托。患“母婴肌肤接触饥饿症”的孩子越来越多。将来孩子长大了不听话、顶撞父母,甚至不孝敬父母,再说“一把屎一把尿地把你拉扯大”,恐怕就理不直、气不壮了。
       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备受关注,其实城市里实际上也有留守儿童。父母生而不养、祖辈代为抚养、过度加班很少陪伴孩子、为了挣钱过早送孩子寄宿、陪伴孩子时人在心不在等现象,都是把孩子变成“留守儿童”而被人们熟视无睹的现象。在这些隐性留守儿童的心目中,父母只不过是一个虚幻的概念。不少孩子觉得父母不喜欢自己,好像自己不是爹妈生的。
       未成年孩子对家庭、父母非常依恋,强行隔断父母子女亲情是很残酷的。作家王朔在《给女儿的信》中说,小时候他被送全托,父母因工作脱不开身星期天也不接,常常是几个星期才接一次。他当时就觉得自己不是爹妈生的,而是“政府生的”,直到中年还耿耿于怀,跟父母很生分。
      作家老鬼是著名女作家杨沫的儿子。因为杨沫怕影响自己的写作,孩子一出生就把他送到农村老家,直至上小学才接回身边。由于长时间不在母亲身边,孩子跟母亲没有感情,见了母亲就躲得远远的。老鬼在回忆母亲杨沫时不无遗憾地说,我从小到大从来没有在母亲身边撒娇的经历。
       有个亲戚曾因为忙于事业不能亲自带孩子,就把女儿寄托在我家,从小学一年级到五年级。有一天,女孩突然气呼呼地说:“小时候,他们就送我在幼儿园全托,一个星期接一次;现在我上小学了,又把我全托在你们家,还是一个星期接一次。哼,等他们老了,我也把他们送敬老院,也一星期接一次!”
       这个真实的故事,提醒今天那些为了事业、为了自己的清闲、为了明天损失今天的父母,再不给孩子有质量的、有心的、有真正的情感投入的陪伴,将来你们老了,孩子也会用你们对付孩子的方法来对付你们的。
       父母之爱是孩子精神食粮中的精品,是须臾不可缺少的。孩子渴望父母亲情,但只能望梅止渴,远远得不到满足;需要体贴照顾,对父母却只能望洋兴叹;生活上有困难时,父母却鞭长莫及。从小就处于无助状态,难怪孩子变得冷漠,与父母间感情日趋疏离,甚至形同陌路。
       有的父母在孩子身上的投资很慷慨,舍得花钱却舍不得花时间。他们不明白,金钱的投入不能代替感情的投入。投入多少金钱也不能作为削减感情投入的借口。“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投入和回报是相对应的,情感投入偷工减料,回报必然缺斤短两。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比,最大的优势是由于特殊的血缘关系和亲情关系,父母对子女具有强烈的感化作用,子女从感情上乐于接受父母的教育。但现在,由于父母之爱的缺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望大大降低、对子女的感化作用大大消减、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则是必然的。
       孩子对父母最大的期待就是爱心和陪伴,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固有的优势,要密切父母子女亲情,家长就必须要多付出,在孩子身上有尽可能多的切切实实的感情投入,子女才会听从父母的教导,亲子关系才会密切和谐,家庭才能成为人生幸福的港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热线
400-1234-888 周一至周日:09:00 - 21:00
公司地址:襄阳市樊城区长虹路现代城5号楼188

创客帮MAKER.BAND青少年创客创意社区是一个融教育、科技、体育资讯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专注于教育创新、专注于科技体育、专注于教育资讯。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