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创客帮-青少年创客创意社区

快捷导航
开启左侧

[教育论文] 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搭起城乡教师发展的立交桥

[复制链接]
简简单单 发表于 2017-12-27 11:3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谷城县从2015年起实施“国培计划”区域整体试点项目县,谷城县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把“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提升工程”作为关键子项目来抓,按照“认识有高度、经费有保障、队伍有活力、措施有创新、发展有后劲”的要求扎实实施。紧扣“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启发、示范、指导、 评价等教学活动应具备的能力;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教师在学生具备网络学习环境或相应设备的条件下,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自主、 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全县教师圆满完成培训任务,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基本形成,教师专业自主发展能力明显提升,课堂教学方式得到优化,带动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转变,课堂教学效益明显提升,有效的促进了中小学信息化设备的改造升级,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全覆盖,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之间的差距,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特色与创新
通过建立制度、督导评估、示范优秀评选、搭建平台组织活动、示范引领等推进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1)建立健全使用制度。先后制定下发了《谷城县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应用推进方案》《谷城县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应用培训方案》、《信息技术的课堂应用实施要求》、《学校校园文化信息化应用实施要求》、《校本培训信息化应用实施要求》、《组织开展学生电脑作品创作实施要求》制度规范。
2)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学时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继续教育必备学时;
3)逐步将教师《信息技术提升工程培训合格证书》作为职称评聘条件之一;
4)坚持“以评促学、以评促用”的原则,每年对教师进行一次信息技术应用测评考核,将教师测评成绩作为教师年度考核奖励等的必备条件,与绩效工资挂钩;
5)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列入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和学校、校长年度目标考评的指标体系,考核结果与校长年度绩效工资考核挂钩;
6)每年开展一次“一师优课 一课一名师”、示范课优质课评选、教学技能比赛和优秀课例征集等活动,总结推广应用成果,形成良好应用氛围。
7)开展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示范学校、优秀学科工作坊、优秀坊主、信息化示范学校评选等活动,力推信息技术水平教学应用创新。
8)开展“两课堂”创建活动,到2017年底创建8个名校长网络课堂,13个名师网络课堂,在“互联网+教育教学”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9)建立了信息技术应用督导制度和目标考核制度。每年进行一次信息技术提升工程实施情况督导评估;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情况纳入乡镇、中小学年度教育工作目标和学校办学水平评估考核系列,考核结果与校长绩效工资挂钩。
10)教学应用年度考核制度。将教师参加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提升培训情况纳入教师个人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考核结果与教师绩效工资挂钩。
成果及影响
(一)工作成果:
(1)圆满完成网络远程培训规定学时,全县5063名教师参加培训,合格率100%。其中,5063名中小学教师参加网络远程培训,人均完成远程培训50学时,参加在线中测5063人合格,合格率100%;
2)组织5063名教师参加校本研修与网络研修整合培训,人均完成50学时,组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5063人合格,合格率100%。
3)初步建立教师主动应用机制,推动每个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高度融合,基本实现了信息网络技术教学应用常态化,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成为教师的自觉。全县中小学校每校每周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教学活动达到了10节以上;所有中青年教师都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学科达95%以上,多媒体教室、班班通教室、录播教室使用率占有效课时的100%,85%以上教师能用好教学软件资源。
4)教师课堂教学方式得到优化,带动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转变,课堂教学效益明显提升。通过信息技术提升工程培训,彻底解决了教师课堂教学观念、方法、技术陈旧、教学资源匮乏、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广大师生已初步体会到网络技术带来的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互联网技术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已经得到老师们更深刻的认识;新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率逐步提高。新技术的使用,调动了学生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学生学习信息接收多元化,学习效率明显提升。新技术的使用,造就了一大批课堂教学优质课教师和省市县名师,截止2017年我县已有湖北名师3人,湖北省特级教师6人,襄阳市隆中名师名校长13人,被谷城县人才办命名十大名师名校长20人,县级名教师名校长57人;中小学有正高级职称教师2人;建有湖北省名师工作室1个;襄阳市隆中名师工作室3个,县级名师工作室7个。有7名优秀教师进入“襄派教育家”队伍中。已有“送教下乡”优质课例100多节;“研课磨课”优秀成果资源192件; 县以上“一师一优课”优秀课例360节。
5)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基本形成,教师专业自主发展能力明显提升。一是与中国教育电视台、襄阳市教育公共资源平台等网络平台与谷城县教师发展中心、中小学校的协作机制;网络平台为全县5000多名教师每人建立一个个人空间、为每所中小学建立有学校网络社区、为全县中小学所有学科建立学科工作坊50个,建立网络学科教研室17个。通过网络,学校可以有效组织大规模的不受时空限制的研修活动,师与生之间、师与师之间、校与校之间、专家与教师之间实现了资源共享,信息的无损传递。在平时教学工作中,老师通过开展网络电子备课、区域网络教研、建立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一师一优课评选、微课制作、课题研究等活动,网络公共资源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充分应用,使教师专业在平时的信息技术使用中得到提升。
6)谷城县县级教师培训团队基本建成,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中发挥积极引领作用。
7)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之间的差距,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工作成效
谷城县“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项目管理机制健全,目标具体实际科操作,实施过程监管严格周密有效,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机制逐步建立,经费使用高效,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得到明显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方式得到优化,学生学习方式得到改变。达到了预定目标。具体成效表现:
1、解决了我县学校教育质量提升的“瓶颈”问题。
谷城县是鄂西北一个山区县,由于历史等多方面原因,我县中小学校存在着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农村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学科结构不合理、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低下,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意识能力不足、教师自我发展研修能力弱等问题,不能很好的满足现代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意识能力不足,表现为教师使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实践性应用能力差,存在着信息技术设备闲置、教师课堂教学为教学手段单一,课堂创新能力差。各类型教学问题的研讨、课堂教学改革能力、课堂驾驭能力等急需有针对性地予以培训和指导。“工程”的实施解决了我县教师发展、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问题。全县教师教学信息技术素养、教学准备与计划能力、教学过程管理能力、教学效果评价能力、教师自身发展提升能力明显提升。
2、项目的实施,有效的促进了中小学信息化设备的改造升级,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全覆盖。县教育局抓住“工程”实施契机,近几年共投入4254万元用于教育信息化装备建设。建设内容包括学校电子备课室、教师备课电脑、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班班通教学设备、宽带网络、校园网站等,先后为中小学建成851个“班班通”多媒体教室、标准化实验室134个,计算机教室83个、录播教室16个,未来教室1个。全县拥有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9所,市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7所,市级远程教育应用示范学校4所。全县所有中小学接入了襄阳市公共教育资源平台,95%的班级建成了班班通教室,实现了班班通;90%的中小学通过宽带接入了互联网,实现了校校通。全县各中小学校一线教师基本实现两人一机,“互联网+教学”的现代化办公和教学环境基本形成。
3、信息技术管理和研究团队基本建成。一是建立了由县教育局电教站技术支持服务人员、各乡镇技术骨干、每个学校技术管理人员组成的三级技术服务团队;二是建立了由中小学校信息装备处主任为骨干的学校信息化发展管理队伍;三是建立了以县教研室教研员、省市县名师、骨干教师组成的信息技术应用将科研队伍。
4、建立了与研修网站长期的合作关系,为教师研修使用网络搭建平台。我们与“中国教育电视台果实网”“襄阳市公共教育资源平台”开展项目合作。网站为我县在开展“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和“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提供网络研修资源支持和校本研修技术指导。中国教育电视台果实网为谷城县开辟了专门“县级主页”,为92所初中、中心小学开辟了“学校研修主页”,设置了58个“学科研修工作坊”主页,为62个学科组设置了“班级研修组”主页,为4200多名教师、教研员建立了“学员研修中心”。网站提供有海量的资源供教师观看、查阅、下载、使用。襄阳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为我们提供海量的免费教学资源,为全县所有中小学开通了“校级管理平台”,为4000多名中小学教师开通了个人空间。老师可以通过“同步备课、同步导学、网上作业、考试题库、家校互动、课外阅读、教育科研、课程开发、本地资源、同上一节课”等功能使用平台资源。
5、建设网络课程、微课程、案例课程等组成“生成性课程资源备选库”。供中小学教师在后续的项目培训、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整合培训、教师工作坊研修中使用。
经验与启示
(一)主要经验
1、抓建设,为教师运用搭建平台。近五年来,全县投入近5千万元,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目前全县建成班班通教室1180间,实现了班班通;120所学校通过宽带接入了互联网,实现了校校通。全县中小学校一线教师基本实现二人一机,学生生机比基本达到12:1。
2、抓培训,让教师掌握应用技能。
在培训工作中,我们注重三个结合:即将学校常态校本研修与襄阳市“教育云工程”实施相结合、将网络在线研修和学校常态校本研修相结合、将网络研修与教学实际应用测评相结合。通过开展网络备课、区域网络教研、建立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一师一优课评选、微课制作、课题研究等活动,使广大教师在用中学,在学中用。截止目前,全县已有5000多名教师在中国教育电视台果实网和襄阳市教育资源公共平台建立了自己的学习空间,所有学校都建立了“学校研修社区”,建立县级学科教师工作坊58个,建立县级教师学科研修QQ群17个。全县大部分中小学校每校每周利用“襄阳市教育云平台”开展教学活动达到了10节以上。
3、抓运用,促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一是创新网络研修模式,实施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的整合,建立了校本研修常态化运行机制。二是利用学校录播教室,积极开展网络课程直播,实现教与研对接,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三是积极筹建校本特色优秀教育资源数据库,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普及和应用,缩小区域、城乡的教学差距;四是积极开展各种赛课活动,打造一批优质课堂。目前全县专任教师网络空间开通率达100%,学生网络空间开通率78.5%,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中青年教师达100%,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学科达90%以上,多媒体教室、班班通教室使用率占有效课时的80%以上,80%以上教师能用好网上软件资源,一部分教师具有开发实用教学软件的能力。
4、抓管理,变被动接受为自觉运用。
一是建队伍。全县农村中心小学以上的学校都配备了一名专职信息装备工作中层干部,建立了一支精通信息化长远发展的管理队伍。
二是严考评。县政府教育督导室将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对乡镇人民政府、乡镇中心学校、县直各学校年度教育工作目标考核范畴,每年考核结果作为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实绩考评、校长绩效工资考核的依据之一。全县各学校也将信息技术能力纳入教师年终考评,并与绩效工资挂钩。
三是重评估。县教育局、县政府教育督导室将教信息化工作纳入到对全县各中小学办学水平综合督导评估。
(二)工作启示
1、信息技术使用因教师年龄结构关系,教师信息技术提升水平不平衡。中青年教师掌握快,学得好,层次高,使用熟练;年龄偏大的教师掌握慢,学的慢,层次低,教学应用率低,效果差或因及教学工作习惯的原因不愿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2、部分应用机制建设需要上级协调人社等部门拿政策,作规定。比如,“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资格认定、资格定期注册、职务(职称)评聘和考核奖励等的必备条件”需要国家省市出政策,以便中小学在工作中执行,力促信息技术在教学中使用成常态。
3、我县中小学信息技术设施设备不足,教师人机比2:1,达不到1:1的标准。
4、网络宽带流量不够,不宽的情况。
下一步打算:
一是进一步完善应用机制,转变教师观念,采取激励措施、提升应用技术水平、组织教学竞赛、搭建应用创新平台等方式,鼓励教师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育教学,提高应用率。
二是进一步完善系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教师应用终端建设,保证教师“一人一机”;拓宽宽带流量,保证教师教学使用信息流畅,快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热线
400-1234-888 周一至周日:09:00 - 21:00
公司地址:襄阳市樊城区长虹路现代城5号楼188

创客帮MAKER.BAND青少年创客创意社区是一个融教育、科技、体育资讯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专注于教育创新、专注于科技体育、专注于教育资讯。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