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创客帮-青少年创客创意社区

快捷导航
开启左侧

[教育论文] 云中飞舞

[复制链接]
简简单单 发表于 2018-1-3 09:51: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诸葛亮中学教育云平-台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典型案例
一、 背景与概况
襄阳市诸葛亮中学创办于1991年,原称襄阳市第三十二中学,位于长虹北路,毗邻诸葛亮文化广场。是“国家创新型学校”、“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示范学校”、“全国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湖北省综合实力50强学校”、“湖北省科普示范学校”、“湖北省文明单位”。
学校占地面积33860平方米。现有班级36个,在校学生2661人;在职在编教职工205人,其中专任教师205人,高级教师95人,省特级教师1人,享受市政府专项津贴人员1人,市隆中名校长1人,市隆中名师2人。
学校以“育智慧学子,成多彩人生”为办学理念,以“明志、修身、乐学、创新”为校训,以科技创新和信息技术应用为办学特色。科技创新方面,截至目前,校学生发明创造申请总数累计达 6800余件,专利授权数已达848项,全省中小学前列、全市中小学之首。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学校自2014年被市电教馆确立为首批襄阳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简称“教育云平台”)试点学校以来。通过设立“教育云平台研究工作室”、 开通微课网页、开展“教育云平台”使用技能大赛、建立学校的云平台校本资源库、利用“教育云平台”开展远程网络教研等手段,做到人人会用、课课必用,走出了一条以应用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之路。目前“教育云平台”教师使用率已经达到100%,学生使用率已经达到90%以上。
二、特色与创新
襄阳市诸葛亮中学自2014年被襄阳市电教馆确立为首批襄阳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简称“教育云平台”)试点学校以来,全校师生在樊竹校长的正确领导下,努力实践、不断创新,走出了一条以应用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之路。据市电教馆统计,襄阳市诸葛亮中学“教育云平台”教师使用率已经达到100%,学生使用率已经达到90%以上。
一,加强硬件维护,保障日常教学
要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首要条件就是要保障各种电教设备的正常运行,而我校班级多、班额大,搞好这项工作的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为了搞好这项工作,学校信息技术中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1,彻底摸排硬件,详细记录在案
为了全面了解并掌握学校各类电教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情况,学校信息技术中心每年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一次硬件彻底摸排,主要摸排的硬件有:电子白板、电子笔、无线鼠标、收音机、电脑、打印机、复印机、云平台服务器、教学广播系统全套设备、笔记本、会议室广播系统、LED显示屏、录像机等等。摸排的同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详细记录在案。通过这些琐碎的硬件维护工作,保障了学校的正常教学。
2,聘请专业人员,及时排除故障
为了保障日常教学的正常运转,我校聘请了一名专业电子白板维护维修工程师,工程师专门负责学校各班的电子白板的维护和维修。同时,学校对维护维修提出了严格要求:小问题半小时解决,大问题半天解决。通过聘请专业人员,有效的提高了我校电子白板的维护维修效率,保障了学校的正常教学。
3,定期更换耗材,延长硬件寿命
任何电子设备都有一定的使用期限,为了保障学校各种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转,我校定期更换各种电子设备的易损易耗件,例如:电子白板的投影灯、电子笔;打印机和复印机的硒鼓、墨盒、碳粉等。通过定期更换易损易耗件,学校的电教设备不但得以正常运行,而且延长了使用寿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二,加强教师培训,提升应用能力
要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重点工作就是要响应市政府、市电教馆的号召,落实襄阳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同时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运用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为了搞好这项工作,学校信息技术中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1,认真开展培训,做到人人会用
为了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我校按照电教馆的统一部署在校内选拔了两位对电脑网络比较精通的老师负责管理和维护我校的“教育云平台”,同时安排他们参加了市级“教育云平台”管理员的培训。通过培训他们系统的学习了“教育云平台”的使用方法及管理技巧。另外,我校全体老师也在校内接受了系统的培训,培训中市电教馆安排了专职教师进行讲解,通过培训他们系统的掌握了“教育云平台”的使用方法,这为以后各位老师的普及使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创新培训方法,开通微课网页
结合我校教师多、学生多的特点,我校制作了“教育云平台”使用方法之系列微视频,并上传至优酷视频供全体教师和学生学习。目前我校在优酷视频网开通了专题视频网页,网址:http://i.youku.com/xyzglzx 教师和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学习和掌握“教育云平台”的使用方法。
3,开展平台竞技,培养使用技能
为了增强我校教师对“教育云平台”的熟练程度,培养他们使用“教育云平台”的技能技巧,我校还开展了“教育云平台”使用技能大赛。我们以备课组为单位先进行初赛选拔,每个备课组采用现场操作比赛的形式推选3名优秀教师参加复赛;复赛以教研组为单位,采用现场操作淘汰赛的方式推选出2名优秀教师参加决赛;决赛以个人基本技能赛和个人创新技能赛两个环节来竞争选拔出全校的“教育云平台使用能手”并颁发一、二、三等奖。经过1个多月的竞技,我校老师在竞赛中学习、在竞赛中比试、在竞赛中交流探讨,他们的使用技能得到了飞速的进步。
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我校教师不但系统的掌握了“教育云平台”的使用方法与技巧,提升了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而且自觉的养成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资源备课、上课、布置作业、检查作业、开展教研活动、进行课题研究的习惯,甚至连日常检测与大型考试都利用网络完成。这充分说明在我校已经初步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素养和能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三,加强督导检查,落实日常应用
要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重要保障是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检查督导机制,这样才能保障“教育云平台”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切实发挥“教育云平台”的作用。为了搞好这项工作,学校信息技术中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1,落实使用平台,做到课课必用
为了切实提高“教育云平台”的使用效率,我校要求人人会用,课课必用。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要建立平台使用监督机制:(1)把“教育云平台”的使用纳入常规检查的环节,要求从20145月份开始在每个月的常规检查中对每位老师使用“教育云平台”的情况进行检查记载,以加强对教师日常使用“教育云平台”的监督;(2)把“教育云平台”的使用纳入教师的绩效考核的环节,针对教师的使用情况和效果分别对教师进行绩效评估,确定等次纳入考核结果,以激励教师积极使用“教育云平台”;(3)把“教育云平台”的使用纳入教师评优表模、职称晋升等环节,引导教师积极使用“教育云平台”。
2,落实检查通报,提高使用效率
为了搞好“教育云平台”工作,我校建立了“教育云平台”使用工作的日常检查通报制度。检查通报的内容有:教师使用“教育云平台”情况,学生使用“教育云平台”情况,教师“教育云平台”展示课开展情况,校本资源库资料上传情况,教师“教育云平台”网络教研开展情况。检查通报每半月进行一次,并纳入教师考核。
四,加强顶层设计,打造学校亮点
    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还要体现学校的与众不同,这就需要打造学校在运用“教育云平台”工作中的亮点,而要实现学校亮点突出就要搞好顶层设计,在工作开展之前就预设并挖掘出学校的亮点。为了搞好这项工作,学校信息技术中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1,打造校本资源,落实资源建设
为了响应襄阳市电教馆的号召,我校利用“教育云平台”建立学校的云平台校本资源库,并以备课组为单位上传相应的资源。随着我校“教育云平台”校本资源库的建立,全校师生使用和上传校本资源的热情也会不断高涨,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校的“教育云平台”校本资源库的资源一定会丰富多彩。
2,加强技术研究,挖掘精彩亮点
为了全面利用“教育云平台”开展教育活动,我校准备充分发挥管理员的示范带头作用,设立“教育云平台研究工作室”。该工作室以校管理员王韫飞和王成老师为核心,以各学科骨干教师为主体,每周抽出固定的时间来讨论、研究“教育云平台”的使用技巧和“教育云平台”与其他现代教育手段的整合。其中管理员王韫飞老师主要研究“教育云平台”与他本人开发的数学教学软件的整合问题。另一管理员王成老师主要研究“教育云平台”与博客、QQ群、电子白板等现代教育手段的整合问题。为了使研究有成效、有亮点,我们还准备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法,让两位老师参加各种进修,切实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能力,挖掘出他们工作的亮点。
3,开展网络教研,搞好城乡帮扶
为了增强我校教师利用“教育云平台””开展远程网络教研的能力,提高广大教师积极参与远程网络教研的兴趣,充分发挥“教育云平台”的远程协作的功能。我校准备从2017年开始,将远程网络教研活动常态化、制度化。具体做法是由我校与对口帮扶学校结成网络教研互助对子,每周拟定一个远程网络教研的课题,引导两校老师积极参与远程网络教研活动。
    三、成果及影响
(一)影响
因我校在樊竹校长的正确领导下,努力实践、不断创新,走出了一条以应用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之路,并在全市形成了典型性、示范性的影响。所以市政府、市教育局决定由我校承办2016年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暨应用现场会。2016325日上午,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暨应用现场会在我校隆重召开。中央电化教育馆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萍;省教育厅基教处处长王强、省教育厅科技处主任科员李旺、省电化教育馆副馆长宗敏受邀参加会议。市政府副市长丁亚琳、副秘书长宋克定;市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领导;各县市区政府分管教育领导及教育局部分领导、所属相关单位负责人、校长代表;市教育局领导班子成员、机关各科室及直属二级单位负责人、市直学校负责人;襄阳隆中名师工作室首席名师、学科骨干教师代表近200人参加会议。会议的主题是融合创新、开放共享。会上学校制作的反应我校信息技术工作的视频《云端追梦》受到了与会领导与嘉宾的一致好评,同时我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经验在全市进行了推广。
(二)成果
1,诸葛亮中学利用云平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已经形成了集群化。例如:隆中名师高蔷老师在云平台建立了“名师资源库”,并通过资源库分享自己的优质教学资源,优秀教学方法、经验、心得;信息技术老师冯静对云平台中的课件进行二次编辑加工,使云平台中的课件更加符合我校的学情;生物老师金鑫把云平台的优质生物学科资源整理成一套系统的完整的教学资源包,并运用在中考备考中,提高了我校中考备考水平;语文老师刘力,利用云平台把学生的错题集中起来进行展示,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纠错的能力… 总之,诸葛亮中灵活运用云平台开展教学活动的事例不胜枚举,云平台在诸葛亮中学已经形成了满园春色的局面。
    2,诸葛亮中学利用云平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已经形成了模式化,我们的云平台教学模式是:a课前利用云平台的“同步导学”功能提前给学生发送网络导学案,学生在家完成对新课文的预习,实现了翻转课堂的效果;b课堂利用云平台的优教通教室授课端给老师和学生提供了新的展示方式,达到了良好的展示效果;c课后利用云平台的“网上作业”功能在课后给学生布置网络作业,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而且提高了反馈的速度,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d利用云平台的“学科教研”组织校本教研,研讨在高校课堂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合理利用了教师的时间,实现了碎片化的、泛在的教研。其中语文组张萍老师利用云平台开展教学的事迹先后被QQ大楚网、襄阳电视台报道。
3,诸葛亮中学利用云平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已经形成了品牌化。我校数学骨干教师王韫飞对Flash软件设计与运用颇有研究。该教师利用自己业余时间发展学识爱好,长期深入学习钻研,达到专业级水平。同时,王老师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与学科知识技能相整合,打造了一套使用方便,操作简便,实用快捷,交互性强的融教学与评价一体的系统程序“四方课堂”。智能交互教学和游戏性教学设计,智能积分评价以及依据小组积分进行的交互性砸金蛋活动是本系统的最大特点。该系统的运用极大的提高了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为教师提供了一个交互式教学的平台,同时也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评价也更及时省力。截止到目前“四方课堂”不但在我校进行了全面推广,而且即将走向市场,接受市场的检验与考核。

四、经验与启示
    1,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要实现这一根本目的,仅仅拥有先进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使用一些信息技术手段是不够的。当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教育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新的技术和手段的运用上,而且对教育的发展带来更新的理念和动力,使教育内容、方法和模式发生深刻变革。因此,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在于要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运用信息技术逐步改变原有的教育教学过程与模式,实现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向以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的教学方式的转变,并根据社会发展和学习者的需求,在全国乃至世界的范围内选择最优质的教育资源,进一步突破传统教学活动的时空限制,提升教育教学的效率与质量。这一变革的过程就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过程,只有融合才能体现出信息技术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作用,这才是教育信息化的本质。
    2,“融合”不是一般的技术应用,而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相互促进。
    一方面,信息技术要进入教育教学过程,改变教育教学模式,形成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要实践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模式,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信息技术提供支撑,同时也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要让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自觉地认识到:不能只是停留在运用技术去改善“教与学环境”或“教与学方式”的较低层面上,而必须在运用技术改善“教与学环境”和“教与学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去实现教育的结构性变革—也就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构建出新型的‘主导一主体相结合’课堂教学结构”。这正是《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之所以提出、并倡导“信息技术要与教育深度融合”这一全新观念与做法的基本出发点,也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本质与确切内涵所在。
    3、以应用驱动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基本思路。
    在总结过去的经验时发现,推动教育信息化不能简单地搞硬件驱动,而忽视课堂教学应用,这种方式做起来相对容易,但难以持久,并且效果也是会大打折扣的。我国教育部公开表示的基本思路就是采取应用驱动,一是要着眼于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问题,在教与学的主战场中开展应用。这种应用应该是师生广泛参与的日常教与学的活动,应该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应该是对即有教学方法的改造与提升。二是要在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提出新的应用、实现新的应用。也就是要从教育教学的目标要求和学习者的需求出发,以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为目标来安排教育信息化工作。只有聚焦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尤其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为学习者提供高质量的学习体验,才能找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点,才能真正体现融合对于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强大支撑作用。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是永无止境的,技术的不断创新会给应用提供新的动力和条件,教育的需求和发展也会给信息技术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特别是在课堂日常教学中的应用,使学习者学习方式便捷化、学习支持个性化,从而获得高质量的学习结果,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方向和本质,而且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是教育信息化的希望所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热线
400-1234-888 周一至周日:09:00 - 21:00
公司地址:襄阳市樊城区长虹路现代城5号楼188

创客帮MAKER.BAND青少年创客创意社区是一个融教育、科技、体育资讯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专注于教育创新、专注于科技体育、专注于教育资讯。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