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创客帮-青少年创客创意社区

快捷导航
开启左侧

寻找襄阳最美丽的村落——武庄:雕龙碑的史前智慧

[复制链接]
admin 发表于 2011-10-21 10:25: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单元房的雏形
市博物馆对雕龙碑遗址进行了虚拟仿真复原,还原当时人们的生活情景 (市博物馆供图)
从遗址中挖出的残骸
武庄村地理位置示意图 童光大制图


  □本报记者李兴会 宋毅/文 童光大/摄
  枣阳市鹿头镇武庄村是枣北的一个普通山村,因为治下有闻名遐迩的雕龙碑遗址,从而让人们对这个位于鄂豫两省边界的偏远小村多了一份关注与期待。
  2010年9月的一天,记者一行慕名来到了武庄村,探寻雕龙碑遗址,寻访这个对中国历史有重要意义的史前小山村。
  农田之中的大土台
  从鹿头镇往北3公里,就来到了武庄村,雕龙碑遗址就位于这个自然村。原以为雕龙碑遗址规模庞大,然而,当记者站到遗址面前时却异常失落。一个红砖墙围成的大院子,正对大门的是一条水泥路,路的尽头是一排几乎跟农房无异的坡房,大门右首不远处是一个面积巨大的平房,其他地方全是农田。
  这真是雕龙碑遗址吗?
  面对记者的疑惑,雕龙碑遗址文物管理处负责人回答说,这确实是遗址所在地。
  雕龙碑遗址原为一个椭圆形的大土包,高出周围耕地3至4米,南北长250米,东西长200米,总面积5万平方米。后来,经当地农民历年平整土地取地形成了现在3万平方米的长方形土台。土台上面及四周均为农田,地表散布着很多碎陶块。
  雕龙碑为遗址所在地的名字。这个名字的由来,据当地老人讲,许多年前,在遗址南侧的沙河北岸,立着一块雕刻着龙的石碑,附近村民称石碑所在地为雕龙碑,故土台也因此而得名。
  印证炎帝传说
  虽然遗址外观让人失望,但进入遗址陈列室,在这里的考古发现以及发掘出的众多文物让记者惊叹不已。
  雕龙碑遗址是长江与黄河流域交汇地带保存较好的新石器时代氏族聚落遗址,距今6200年左右。让人惊奇的是,那时的人们住的居然是单元房。房子是田字形的,六七间房子为一套,房间的四面都有门,门上方有槽,这个槽不仅在门上面有,门里面也有。有了这个槽,门就可以左右推拉。
  不仅推拉门的发现是一个奇迹,在雕龙碑,更多的奇迹等着人们去发现。在这里,发现了最早在建筑上使用的人工烧制的石灰,它比文献的记载提早了约3600年;发现了类似水泥的建筑材料,而罗马的水泥发明于18世纪;出土了精致的石质工具,如石犁、石斧、石铲、石锄、石镰、石镢、石锛、石矛、石凿,还有大量的陶纺轮、石纺轮等纺织工具;粮食的遗迹随处可见,除了稻壳,还有用瓮储存的粟,还把稻壳拌在泥浆里面涂抹墙面……从居住条件、食物来源、手工业等多个方面来看,雕龙碑人的智慧超乎人们的想象。“从1990年开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杰带领考古队员,在雕龙碑遗址先后进行了五次发掘。炎帝关于住房建筑、医药、集市和乐器的相关传说,在雕龙碑遗址考古发掘中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印证。他认为,雕龙碑遗址很有可能是炎帝氏族都邑。”雕龙碑遗址文物管理处负责人骄傲地说。
  还原史前小山村
  从母亲的地位在家中不可替代,渐渐变为父亲成为一家之长。在以父亲为主的一夫一妻制的家庭中,他们的几个孩子慢慢长大,原来简陋的房子不够住了。于是,父母带着孩子,用手将稀泥、稻草、稻谷壳、稻叶这些东西混在一起,垒成房屋的外墙,然后将墙烧熟烧干,这样的红烧土墙既结实又防潮防虫。
  屋墙建好后,屋顶用草遮盖,屋内再用红烧土隔成几个单独的空间,有的用来睡觉,有的用来做饭。房门用木头做成,而且是推拉门,房屋的男女主人和他们的孩子分别住在自己的房间里。屋内地面用白石灰抹平,少的用一层白石灰,多的用三四层,每层石灰约1厘米厚。这样的地面,时间久了,颜色变暗,跟如今的水泥地面一样。
  整个部落,就是以这样的家庭为单位组成。平时,大家在一起劳作。遇到特定的日子,人们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
  上述场景,不是虚拟的想像,而是根据雕龙碑遗址发掘出来的各种物证对史前人类生活的还原。这些物证,特别是考古史上首次发现的、类似现代人们生活中天天接触的单元房、木门、推拉门,在雕龙碑遗址中清楚而真实地存在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热线
400-1234-888 周一至周日:09:00 - 21:00
公司地址:襄阳市樊城区长虹路现代城5号楼188

创客帮MAKER.BAND青少年创客创意社区是一个融教育、科技、体育资讯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专注于教育创新、专注于科技体育、专注于教育资讯。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