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创客帮-青少年创客创意社区

快捷导航
开启左侧

寻找襄阳最美丽的村落——冯家湾村 这里有300年前的深宅大院

[复制链接]
驴行家 发表于 2011-10-21 10:39: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老屋内景
冯家湾村地理位置示意图 芦珊制图
老民居内浓厚的生活气息
老屋外观
旧时的学校
老民居内精美的木雕装饰


  □本报记者牛牛/文 余翔/摄
  依山傍水的深宅大院
  从南漳县城驱车1小时20分钟左右,便来到该县板桥镇。在镇上,只要你问“冯家老屋怎么走”?上至老妪,下至孩童,都会告诉你:往西,不到一支烟的工夫,就能看到。
  比冯家老屋更早映入眼帘的,是“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立于2009年3月。
  站在石碑前环望,你会发现,冯氏民居是块典型的风水宝地:面向笔架山(形状像一个笔架),背靠元宝山(形状像一个元宝),依山而立。
  在板桥镇文化站提供的资料上,记者看到这样的介绍:冯氏民居始建于明朝崇祯元年(1628年),经过300多年岁月的冲刷,依然保持着令人惊叹的恢弘与精美:留存的4座门楼的大宅一字排开;大门的台基、门柱、门楣由花岗岩石拼接而成;整个建筑群的墙基用10多万个条石构筑,条石之间相互咬合,又用桐油和石灰勾缝,300多年来主体结构完整无损;石雕的狮子滚绣球镶嵌在石门上,木雕的喜鹊登梅点缀在门柱上……
  跨入正门后,冯氏民居的徽派建筑风格迎面扑来:“马头墙”赫然昂立墙头;三进院落自南向北对称布局;十个小院各自独立,院与院、房与房之间行走出入十分方便……
  在上世纪50年代就搬进冯家大院居住的冯祖华告诉记者,“马头墙”是徽派建筑最显著的特色,又称封火墙。在邻居发生火灾时,这墙起着隔断火源、防止火势蔓延的作用。之所以将墙设计成昂首长嘶的马头,是为了增强美感。“这房子的选址和建筑风格足以说明冯家在当年是多么显赫的大户人家。”
  密集踏访的外地人
  冯氏民居正房大门的门匾上,依稀可见的暗红色大字“灭资兴无”告诉我们,在极左年代,这个深宅大院遭受着怎样的破坏。
  大院内,记者看到,不少门扇和窗棂的精美木雕已被破坏得面目全非,而长时间的烟熏火燎和缺少修缮,已让房屋的主体结构岌岌可危……
  然而,这并不妨碍近年来,文物、历史、建筑专家及驴友们对冯氏民居的关注。
  今年68岁的冯祖华曾担任过44年的冯家湾党支部书记。他说,冯氏民居引起人们的关注是在1998年。那之前,由于各种原因迁徙到大院居住的人家有29户,随着有关部门的控制,现在大院里仅住着12户人家。
  最让冯祖华意外的是,今年8月,4名南京大学的大学生千里迢迢来到冯氏民居。在这里,4名大学生又是用尺子量,又是用相机和摄像机拍摄,像探宝一样触摸着这座300多年前的古建筑。“之前,来此探访的都是省内的专家或者学建筑的大学生,这4名南京来客让我觉得,冯氏民居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和重视。”冯祖华说。
  归隐山乡的一代民士
  在近代,让冯氏民居引以为骄傲的,是出生于斯的辛亥革命时期担任武汉临时革命政府内务部长、国务总监的冯哲夫。
  冯哲夫,23岁从日本留学回国,先后在武昌、南京从事教学工作。
  辛亥革命失败后,冯致力于“实业救国”,与友人合作在南漳铜绿山开采铜矿,后在南漳羊角山开瓷矿办瓷厂,这两次生意均以失败告终。
  随后,官场、商场双失意的冯哲夫在老家兴办教育。在他的倡导下,由乡公所改建的板桥小学实行新式教育,甚至出现了英语课程。多年后,这所新式学校走出的副省长、地级市市委书记和县委书记达十几人之多……
  1950年,已经80岁的冯哲夫受到时任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席李先念的邀请,赴武汉参加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被族人用担架抬出南漳的冯哲夫,路过襄樊时受到风雨阻拦,在襄阳专员公署住了一个多月,终未能赴邀。1952年,冯哲夫病故,享年82岁。
  板桥镇文化站负责人告诉记者,冯哲夫的墓就在冯氏故居不远处的一棵大树下,墓前没有立碑。一代民士,就这样彻底归隐……
爱生活,爱旅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热线
400-1234-888 周一至周日:09:00 - 21:00
公司地址:襄阳市樊城区长虹路现代城5号楼188

创客帮MAKER.BAND青少年创客创意社区是一个融教育、科技、体育资讯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专注于教育创新、专注于科技体育、专注于教育资讯。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