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创客帮-青少年创客创意社区

快捷导航
开启左侧

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复制链接]
薏苡 发表于 2012-11-14 08:43: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襄发〔199927
19991114

    为认真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构建我市面向21世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育创新体系,为实施科教兴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特作如下决定:
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襄樊发展培养大批创新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
1.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之中,落实到所有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必须贯穿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各个方面;必须贯穿于青少年成长的全过程,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融为一体,营造环境,全面推开。
2.切实改进和加强德育工作。全市各级各类学校要按照德育总体目标和学生成长规律,确定不同学龄阶段的德育内容和要求,努力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德育基地建设。全市所有德育基地要免费向学生开放。要加强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净化学校周边环境,严禁封建迷信和其他有害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及物品传入校园。要积极构建大、中、小学纵向衔接,学校、家庭、社会横向沟通的德育网络,形成课堂教育、环境熏陶、社会实践、党团队活动相融互补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新格局。
3.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把培养创新精神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要深入进行教学领域特别是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努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幼儿教育要积极探索早期教育的规律和方法,中小学教育要改革课程结构体系,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基础,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实行产教结合。高等教育要努力探索和建立创新性教育教学体系,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4.加强和改善学校体育卫生和美育工作。要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坚持开好健康课,认真上好体育课,保证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卫生管理机构;学校要健全学生健康管理制度,每年对学生进行体格检查;有条件的学校要设立卫生室,开展常见病的防治工作。要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中小学要加强音乐、美术课教学,中等专业学校和高等学校要开设艺术教育选修课程。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和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县(市)区、乡() 人民政府要为学校开展体育卫生和美育工作提供条件。全市每两年举行一次“三节”(体育节、美育节、科技节)活动。
5.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要加强和改进对学生的生产劳动和实践教育,广泛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小学要开好劳动课,中学要开好劳技课,大中专学校要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要建立青少年参与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的制度。各地要加强学生劳动和实践基地建设。

二、建立协调发展的教育体系,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
6.加快普及幼儿(学前)教育步伐。到2010年,全市基本普及幼儿教育。市区、县(市)城关、乡(镇)政府所在地普及幼儿教育;其他地方普及学前两年教育。
7.继续把“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努力巩固和提高“两基”水平。要实行县、乡两级领导干部“蹲点包片”抓入学制度,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教育、宣传等手段,依法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受完九年义务教育。贫困山区要积极探索适应九年义务教育需要的办学新形式。市、县(市)区政府要以财政拨款为主,以社会募集为辅,建立“救助贫困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基金”,资助家庭困难的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希望工程”也要大力向贫困地区倾斜。要继续坚持“一堵二扫三提高”的扫盲方针,巩固扩大扫盲成果。建立健全县、乡两级“两基”工作每年自查自评制度和上级政府对“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督导评估制度。对连续两年不能保持“普九”和“扫盲”各项指标要求的,撤销其“两基”合格单位称号,并追究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8.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到2010年,全市城镇和农村平原地区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要通过挖潜、改造、新办、发展民办高中等途径扩大学通高中规模。积极探索多种办学模式,办成一批在省内外有影响的重点高中、综合高中和特色高中。市区通过联合、撤销、改组、改造等途径,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中等职业教育体系。各县(市)重点办好一所集多种教育于一体的职业教育中心。中等职业学校要放宽招生和入学的年龄限制,允许往届初中毕业生和应届初中毕业生免试入校学习;逐步实行弹性的学习制度,允许分阶段完成学业。积极开展创建国家、省部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活动,适度放开高中阶段招生计划和收费标准,促进学校面向市场自主办学。
9.积极发展高等教育。把襄樊学院办成一所具有1万人左右规模的多科性本科院校。积极组建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学院,培养我市急需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到2010年,使全市同龄人口高等教育入学率达20%左右。
10.认真开展多种形式的成人教育。在城市采取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使各类下岗、分流和转岗人员都能接受不同层次和年限的职业培训或正规教育。在农村以加强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建设为重点,广泛开展科普教育,大力培养科技致富带头人。完善自学考试制度,发展农村自学考试事业,加强远程教育基地和设施建设,实施开放办学和远距离教学;大力发展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和其他继续教育,逐步形成社会化、开放化的教育网络,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终身教育体系。

三、深化教育改革,建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
11.改革和完善教育管理体制。坚持和完善基础教育主要由地方负责,分级办学,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加大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的统筹权,将教育经费、教师队伍归口县(市)区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学校和乡(镇)教管会干部的任免按襄组发〔199533号文件的规定执行。要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在市区和各县(市)城关地区建立由一所初中与若干所小学组成的学区,实行对口升学,统一管理,完善社区教育体系。
12.深化办学体制改革。要认真贯彻国家关于“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按照市政府《襄阳市民办中小学、幼儿园管理实施办法》(襄政〔199934号)的要求,加强对民办学校的管理、引导和监督,逐步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公办学校、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鼓励在市区举办民办小学和初中,试行中小学民办公助和国有民办。在城市和农村积极发展以社区为依托的公、民办相结合的幼儿教育。采取分立、辅助、托管、联合、国有民办等形式,逐步分离企业办学。
13.改革考试招生和评价办法。取消小学升学考试,实行初中社区内通知入学。继续推进中考招生制度改革。实行升学考试与毕业考试分离,毕业考试由学校负责组织,把职业技术教育纳入中考内容。建立科学评价学生综合素质和学校综合水平的制度。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不得向学校下达升学指标,不得单纯以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工作的标准。
14.优化课程结构和教育教学过程。要在全面落实国家课程计划的基础上,优化学科课,重视活动课,开发环境课,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意识。大力加强教育科研和学科教研。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大型中小学要成立教科所(室),乡镇中心小学以上的学校要健全学科教研组,其他小学可按片建立学科中心教研组。组织全体教师开展实验和研究,总结推广一批有价值的科研成果。
15.深入开展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要大力推进普教、职教、成教“三教统筹”,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不断提高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率,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要进一步推进农科教结合,把文化知识教育和扫盲与实用生产技术培训结合起来,与农民脱贫致富结合起来,培养农村急需的实用技术推广人才、乡镇企业管理人才和文化、医疗卫生人才。继续实施“大中专──乡镇合作计划”;深入开展农村普通初中“全员、全程、定向、分流”渗透职业技术教育,继续实行村小“一校两用”(村级小学、村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四、优化结构,提高素质,建立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队伍
16.实施“跨世纪园丁工程”。 要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建设一支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师德优良的教师队伍。加强教师学历补偿教育,逐步提高教师学历层次。到2010年,全市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全部达到合格学历,高一层次学历教师的比例分别达到80%、60%、20%。要加强教师全员培训。已取得教师资格的中小学教师,必须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学习和培训。继续教育实行五年一周期的学分制,坚持以自学为主、以短期培训为主的学习形式,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从2000年开始,有计划地遴选50名、500 名中小学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培训,培养一支在全国、全省有一定影响、在教育教学及研究方面有较高造诣的专家型骨干教师队伍;培养5000名左右符合时代要求,能发挥示范和带头作用的市、县()级骨干教师队伍。对引进本科及以上学历、学科急需或有较高知名度的骨干教师,在调动手续办理、职称评定、住房安排、家属随调、子女入学就业等方面给予照顾。要巩固和完善新任中小学校长的岗位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加强在职校长提高培训,积极探索骨干校长高级研修培训;完善校长选拔和任用制度,逐步推行校长选任制。
17.建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保障机制。设立市、县两级教师继续教育专项资金,由财政按学校教职工工资总额的1.5%列入事业费预算, 连同提取地方教育费附加的5%一起交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不得截留或挪用。市、县、乡三级人民政府要多渠道筹资设立骨干教师专项资金。抓紧组建“襄阳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统筹管理、协调、研究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基地建设,抓好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实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与教师考核、职评、任用相结合的制度,保证继续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18.优化教师队伍管理。加强编制管理,由教育行政部门会同编制部门按国家有关规定核定学校编制。在中小学全面推进校长负责制、全员聘任制、结构工资制、岗位责任制改革,按照“公正公开、平等竞争、双向选择、择优选聘、优化组合”的原则,优胜劣汰,推动教职工的合理流动。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开展面向社会认定教师资格工作,拓宽教师来源渠道,改善和优化教师队伍结构。鼓励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的优秀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到职业学校任教,加快建设兼有教师资格和其他专业技术职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力争到2005年,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达到50%左右。建立教育系统内部人才市场,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市、县两级教育系统人才市场,负责落聘、待聘教师的培训、档案管理及分流工作。鼓励城镇教师到基础薄弱学校和农村缺编学校任教。城镇中小学教师必须有一年以上在薄弱学校或农村学校任教的经历,才能聘任高一级教师职务。
19.积极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对高水平和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实行优劳优酬,给予相应的荣誉和奖励。逐步建立健全鼓励优秀青年教师增长才干和脱颖而出的机制。要实行教师工资发放季报制度,对拖欠教师工资的县()区将追究政府领导的责任。利用政府拨款、个人筹资、银行贷款等形式多渠道筹措经费,加快“教师安居工程”建设步伐。到2000年全市基本解决民办教师问题。

五、落实教育经费政策,改善办学条件,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坚实的保障
20.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从今年起到2002年,市、县两级财政支出中教育事业费所占比例,每年至少提高1个百分点。2000年, 全市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达到20%以上;城区及平原丘陵县(市)达到30%、山区县达到35%以上;乡(镇)财政收入主要用于教育。全市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要逐步达到4%。各级政府应按规定比例落实国家、省“贫九”工程、素质教育配套工程、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等专款的配套资金;本级财政每年超收部分和财政预算外收入,应按不低于年初确定的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用于教育。继续按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的3%征收城镇教育费附加; 农民按上年人均纯收入的1.5%征收农村教育费附加,经济较发达的县() 乡(镇)经批准可以逐步实行按农民上年人均纯收入的2%征收。凡在本市境内从事生产、经营的单位和城乡个体工商业户(包括外商投资企业),按生产经营额的1 ‰征收“地方教育发展费”。各县()区征收的地方教育发展费,除按规定上缴的部分外,要全额用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校舍建设、教学设备添置和师资培训,农村中小学改造危房经费不足的,根据自愿、量力的原则,可以依法在乡(镇)范围内进行教育集资。城区、城镇学校建设资金不足的,经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或人大常委会议讨论通过,政府可以决定依法开展干部、职工教育集资。大力支持发展校办产业。鼓励社会、个人和企业捐资助学、投资办学。进一步动员市直单位和经济发达地区,支援贫困地区发展教育。
21.理顺教育经费管理体制。各级政府的教育经费支出,实行预算单列。教育行政部门要提出年度计划,报同级财政部门,由同级政府列入预算,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由教育部门组织实施。教育行政部门每年要向社会公布教育经费支出情况。各级政府每年要向同级人大和上级政府报告教育经费执行情况。教师工资实行县()区统筹,义务教育阶段各类学校公办教师的工资和民办教师工资由政府支付的部分,由县级财政支付。城镇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发展费由地税部门征收,财政部门专户储存,教育部门管理和使用。农村教育费附加实行“乡征、县管、乡用”,农村教育集资经县级人民政府审批后,由乡(镇)政府征收,教育、审计部门每年要对教育经费情况进行审计、检查和监督。要建立教育经费责任追究制度。对贪污、挪用、截留教育经费的责任人员依法追究。
22.改善办学条件。按照“初小适当分散、高小相对集中、初中形成规模”的原则,针对城乡人口变化的趋势,对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作进一步调整。各县(市)区要把初中建设作为重点,确保初中入学高峰期的平稳过渡。积极试办寄宿制小学。有条件的地方要推行小班化教学。要大力推进教育技术手段现代化和教育信息化。加大各级各类学校图书、实验仪器及体、音、美、劳器材设施的装备力度,规范管理,提高使用率。支持全市重点普通高中及大、中专学校建立终端平台系统和校园网络;到2005年左右全市乡(镇)直属初中、小学以上的学校实现联网,并进入中国教育科研网,有条件的中小学要逐步普及计算机操作和信息技术教育。开展电化教育和计算机辅助教学。鼓励开发教育教学软件。
23.加快薄弱学校改造步伐。要采取调整领导班子、选派优秀教师支教、改善办学条件、改善生源状况以及将薄弱学校就近与办学水平较高的学校合并等措施,大力改造薄弱学校。

六、强化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方面的职责,推动素质教育深入发展
24.切实把教育摆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把教育工作纳入对下级党委、政府年度考核内容,加大教育目标在考核中的比重,并实行“普九”一票否决制度。把教育工作的实绩作为党政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和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大中专学校继续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中小学校党组织要加强对干部的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市、县、乡“四大家”领导每人联系一所学校。实行尊师重教奖励制度。市委、市政府每两年对尊师重教且成绩突出的人员进行一次表彰和奖励。
25.加强教育法制建设。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法律法规,依法治教,保护少年儿童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维护学校的正常秩序。坚持将教育法规纳入“普法”教育内容,坚持开展“教育法规宣传月”活动。各级人大要加强对教育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情况的调查、检查、视察和监督。
26.加强教育督导评估工作,充分发挥政府教育督导部门督政、督学的职能。进一步健全教育督导机构,充实督导队伍。把保障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督导工作的重要内容,完善督导评估标准,改进评估形式和方法,提高评估效益。在确定评先表模对象,分配重点普通高中招生指标,校长、教师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等方面,以督导评估结论为主要依据。
27.改革社会用人制度。要根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制定我市各类劳动者的岗位要求,并推行劳动预备制度。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就业制度。深化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加强就业指导。教育、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配合,切实落实学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各类职业学校学生经毕业考试考核成绩合格者,同时发给相应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不再重复进行技术等级培训或考核。
28.社会各方面都要关心、支持素质教育。学校党组织要在素质教育中发挥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党员教师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党中央的决定,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新闻媒体要宣传实施素质教育的先进典型,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的舆论氛围。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加强沟通,密切配合。通过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协调一致的素质教育目标和工作机制,努力开创我市素质教育的新局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热线
400-1234-888 周一至周日:09:00 - 21:00
公司地址:襄阳市樊城区长虹路现代城5号楼188

创客帮MAKER.BAND青少年创客创意社区是一个融教育、科技、体育资讯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专注于教育创新、专注于科技体育、专注于教育资讯。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