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创客帮-青少年创客创意社区

快捷导航
开启左侧

[教育论文] 浅谈新课程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复制链接]
sukay 发表于 2015-4-20 17:0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新课标中特别强调对学生进行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培养能力,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进而使这些能力得到提高。问题情境是指一个人自己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不知如何达到的心理困境。问题情境是一种心理状态,一种当学生接触到的学习内容与原有的认知水平不和谐、不平衡时,学生对疑难问题急需解决的心理状态。
  一、情景的创设对课堂教学的作用
  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思维的具体过程是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有经验的教师,都自觉地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指导学生释疑的思路、方法,并着力引导督促学生养成主动钻研、释疑的习惯。如我用铁的生锈说明质疑、释疑、评疑的思维过程。
  我们通过观察得知,铁器在干燥的环境中不易生锈,涂有保护漆的铁器也不易生锈,而在潮湿空气中的铁器就很容易生锈。是什么原因促使铁器在潮湿的空气生锈呢?
  提出假设,第一种可能是:铁器生锈是由空气引起的,即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第二种可能是:铁器生锈是由潮湿空气中的水引起的,即铁和水发生了化学变化;第三种可能是:铁的生锈是由水和空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验证假设的第一步是把每一种假设的可能结果都推测出来,即进行推论:如果第一个假设是正确的,则铁器在干燥的环境中会生锈;如果第二个假设是正确的,则铁在水中(除去空气,即和空气隔绝)也会生锈的;如果第三个假设是正确的,则必须在既有空气又有水的条件下,铁才能生锈。验证假设的第二步是实验,即进行实验设计并具体操作。第一个实验:将洁净的铁钉放在干燥的试管里并用塞子塞紧;第二个实验:把经煮沸除去空气的水装满试管,放入洁净的铁钉后用塞子塞紧(试管内不留气泡);第三个实验:将洁净的铁钉放入盛有少量水的试管里,然后把试管倒立在盛水的烧杯中,试管外壁标明水面的位置。待放置一段时间后,第一、第二个实验中的铁钉都不生锈(不易生锈),而第三个实验中,不仅铁钉生了锈,而且试管里的水位上升了,即试管里气体的体积变小。说明第三种假设是正确的。由此,铁的生锈是水和空气共同和铁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至此,问题就算解决了,通过问题教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发展了自学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
  二、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方法
  问题情境是思维的本质,那么提出一个什么样的问题才能创设出一个恰当的问题情境呢,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创设问题情境应遵循以下途径。 1.通过实验现象,创设问题情境
  如盐类的水解一节,老师就可以创设情境确定问题。如:设计实验测定NH4Cl溶液、NaCl溶液、CH3COONa溶液的PH。教学过程大致分为三步:一是提出探究的课题,盐溶液都是呈中性吗?再让学生亲自做实验来探究这个课题。二是探究过程,教师先按课本中的实验内容简述材料用具、方法、步骤以及操作注意事项。然后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三是得出结论:盐溶液的酸、碱、中性与盐的组成有关。本实验让学生动起手来,既感新鲜,又颇有成就感,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验操作能力。
  2.从生活生产实际创设真实具体的情境
  化学学科本身就与生活、生产有着最紧密的联系,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这就要求我们教学中应注重创设真实具体的情境,由具体情境向抽象情境过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尽可能多地看到实物,利用生活、生产和自然现象,然后通过自己的思考来获得真实的知识,其目的是学生先取得感性认识,而后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讲解氧化还原内容时,通过初中学的氢气燃烧来引入,学生反应就冷淡,而通过工业炼铁、生活中铁制品的防护等原理的分析来引入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可见,知识离学生的远近,直接左右其能力的发展。
  3.通过比较分析创设问题情境
  例如,我让学生思考并比较碳酸根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哪个更容易与氢离子结合?学生答案一致,都是碳酸氢根离子。接着我就要求用实验验证。学生设计实验是:向等浓度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现象: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速率明显快。从同学们的表情看到,以上实验设计合理,结论正确,无可争议。对此情况,我又大声发问“你们设计此实验的目的是什么”“证明哪个更容易与氢离子结合”。我接着又问“比赛要讲求公平竞争,你们看到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速率明显快就说明先结合氢离子,这样对碳酸根离子来说公平吗?”问题出乎意料,引起学生对实验设计和结论的反思,将新旧知识的矛盾尖锐地摆在学生面前,有效调动了思维的积极性。经过认真思考,同学们觉得应该把碳酸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放在同一溶液中加入盐酸,进行比较,才合理。学生带着迫切的心情,向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结果,一开始几乎看不到现象,一会才有气泡产生。所以结论是碳酸根离子更容易与氢离子结合。出乎意料的问题,意料之外的现象,强化了学生思维的目的性、深刻性创造性。通过这样的比较分析,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能力实现三维目标教学的一项有效策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认真分析课程标准,潜心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热线
400-1234-888 周一至周日:09:00 - 21:00
公司地址:襄阳市樊城区长虹路现代城5号楼188

创客帮MAKER.BAND青少年创客创意社区是一个融教育、科技、体育资讯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专注于教育创新、专注于科技体育、专注于教育资讯。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