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创客帮-青少年创客创意社区

快捷导航
开启左侧

[教育论文] 浅谈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复制链接]
童心飞扬 发表于 2018-1-23 22:33: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童心飞扬 于 2018-1-23 22:34 编辑

      
浅谈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谷城县冷集镇双桥中心小学  王轶敏


      语文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要求教师认识到语文课程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价值所在,关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改革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行以语文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要求我们注意语文学科的字词教学、阅读教学和教师自身的言传身教等方面的问题。“教学活动中的读、写、算的学习并不是技能的获得,而是从此参与精神生活,细心地把握其中的美,而不是外在的手的动作和理解运算。”这也正印证了语文课程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性质。
       1.围绕语言建构与运用展开教学
      语言文字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字词的学习则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根据《新课标》中教学目标的要求,语文课程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低年级主要进行字词的教学,即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是以汉语拼音、笔画和借助工具查阅字词为主的教学,这些属于语言的建构。此外,语言的运用则是围绕着字与字、词与词之间的搭配以及句子的基本句式。在小学阶段,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感受和体验这些知识的表层感知。在语文精读课文中,一般需要两个课时,语文核心素养体现若干个语文核心素养。在《新课标》中,对语言的建构与运用的要求是逐步提高的。在低学段中要求基本的汉字结构、拼音等,到了中高学段则要求学生在继续进行掌握字词练习的基础上,能够通过借助字典等工具,理解生词的意思,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表达效果,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作为一个具备整体性的方法,把握理解词语的本意后还要联系上下文,根据具体语境让学生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把握文章所表达思想情感的方法。这些整体的系统的方法的学习,将会对学生以后的学习起到指导的作用。
      2.围绕思维发展与提升展开教学
      语文教学是以文章为载体,语文思维能力的提升在于文本的阅读。通过阅读,体会作者描写的情景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但以往的阅读教学,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出现了重记诵、轻联想,重知识、轻理解的情况。在《新课标》中明确地提出,学生能够对课文中不能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在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敢于提出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教师通过师生互动和情景对话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且教会学生如何去阅读的程序性知识。据认知心理学理论,阅读能力的提升在于学生本身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建构后生成,是一个需要理解和消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教师的讲解,对课文的内涵和意义进行自主反思,从而获得对课文意义的理解进而形成自身的观点。“阅读是读者领会文本、发现问题、创造意义的一种思维活动,阅读能力不光是靠教师讲解便能具备的,而是在自主阅读中慢慢培养出来的。”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思维的发展与提升亦对“增强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提高小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水平,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大有裨益。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3.围绕审美鉴赏与创造展开教学
      审美鉴赏与创造实质就是陶冶学生的情操。语文的审美鉴赏和创造则依靠语文教材,陶冶学生情操,即“教师按照一定时代的审美意识(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借助语文课本中的文学教材(美的事物)向学生施加美的影响,在审美愉悦中达到陶冶性情、塑造心灵的目的”。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揭示语文的审美性质,但是,客体(课文)在审美鉴赏中,是依赖主体(学生)才能成为审美对象的。没有主体的能动的审美,没有主体良好的审美态度和审美心境,客体就失去了审美价值”。语文课程的特点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但长期以来语文受到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和“文以载道”观念的影响,语文课程价值更多地突出工具性的作用,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人文性和审美作用。《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绪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与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的,不应该作为外在的附加任务。应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把这些内容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认知,不断丰富学生头脑中对美的认识的储藏,将自然景象和作者的情感融合在一起,储藏在学生头脑中经过不断的积累和组合,生成全新的形象。语文审美的创造在于熟练地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美的意境的能力,即写作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认知、感受美的能力,而且要落实到语文学习实践当中,通过实际的审美实践去学习和锻炼创造美的能力,这是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的重要步骤。
      4.围绕文化理解与传递展开教学
      “文化,广义上指人类在历史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思想、科技、文艺、宗教、教育以及文化交流等社会意识形态。”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而其中人文性就包括文化。从语文课程价值的角度看,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因此语文课程内容必须对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起到选择和传递的作用。中华文化丰富多彩,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应着重在神话传说、民俗节日中领略中国悠久文化的精髓,体现时代意义。
       在民俗节日中领略中华文化的魅力。在端午节和中秋节,教师以节假日为契机,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的教育,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如在端午节,教师通过讲解或让学生搜集相关的资料了解节日的起源,对传统文化的渊源有清晰的认识。也可以组织学生到现场或通过视频观看赛龙舟比赛,使学生感受到团结协作的力量。这些都可以使学生加深对传统节日的理解,达到我们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目的。通过一系列课堂内外的语文实践活动,使语文课程承担起理解和传递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作用。
       5.围绕教师自身素养教展开教学
       核心素养导向的语文教学,不仅要求改变教学内容和方法,而且教师自身拥有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通过言传身教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在学生认知世界、建构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示范和引导,这些都渗透着教师的经验、情感和价值观。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要素,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手段,才能深入浅出地讲解,高效地对学生活动进行指导。老师的知识储备和课堂表现,会对学生产生多大的影响。为了更好地进行言传身教,教师应该加强对教材的研究,提升自身的素质。如刚刚提到的那位老师,应该熟悉屠格涅夫创作的时代背景,把握课文表达的主旨是弱小力量奋起反抗强暴,那么学生的疑问就得到解决。
       总之,语文核心素养下的教学是体现语文课程价值的必经之路,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着眼于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提升,改革教学的过程与方法,关注学生个体知识的建构与运用,创设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语文情境和实践,以身作则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热线
400-1234-888 周一至周日:09:00 - 21:00
公司地址:襄阳市樊城区长虹路现代城5号楼188

创客帮MAKER.BAND青少年创客创意社区是一个融教育、科技、体育资讯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专注于教育创新、专注于科技体育、专注于教育资讯。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